-
1、根
草莓是浅根性作物,根系多分布在15~20厘米土层里,少数可以深达40厘米以下。其根系由着生在新茎和根状茎上1~1.5毫米粗的不定根组成,加粗生长较少,达到一定粗度就不再继续加粗,新萌发的根系是乳白色至浅褐色,老根暗褐色,一般2~3年开始衰老死亡。一次根上发生很多的侧根,侧根上密生根毛。
2、茎
草莓植株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具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匍匐茎又名走茎,是新茎上的腋芽当年萌发抽生出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茎细、节间长。
3、叶
草莓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几圆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急尖,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长2-10厘米,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基部密集生于根状茎及新茎上。其叶片肥厚而大,叶色浓绿,叶面有光泽,叶柄短粗者是健壮的表现。
4、花
草莓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直径1.5~2厘米;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副萼片椭圆披针形,全缘,稀深2裂,果时扩大;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基部具不显的爪;雄蕊20枚,不等长;雌蕊极多。
5、果实
草莓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鲜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果实由每朵花的肉质花托上着生许多离生的雌蕊,受精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瘦果(通常称其为种子)嵌生于肉质发达的花托上而形成为聚合果。瘦果尖卵形,光滑。果实有圆形、长圆形、鸡冠形等,果实柔软多汁,果实多为深红或浅红,果肉全为红色或白色。
6、种子
草莓的种子呈螺旋状排列在果肉上,长圆形,黄色或黄绿色 [6]。不同品种的种子在浆果表面上嵌生深度也不一样,或与果面平,或凸出果面。
-
1. 根系
类型:须根系,由短缩茎基部发出,主根不发达,侧根细密。
分布:浅根性,多分布于地表下 10~30厘米 土层,抗旱性较弱。
特点:根系寿命约1~2年,需定期更新植株。
2. 茎
短缩茎(主茎):
地表以下呈短圆柱状,节间极短,顶端为生长点。
随植株老化逐渐木质化,萌发新叶和花序。
匍匐茎(走茎):
细长蔓生,节间长,节处可生根并形成子株(繁殖器官)。
长度可达 50~100厘米,夏季旺盛生长。
3. 叶
叶型:基生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菱形,叶缘锯齿状。
叶序:莲座状丛生,叶片螺旋排列于短缩茎顶端。
叶柄:长 5~20厘米,密被细绒毛,具托叶(膜质,基部与叶柄合生)。
颜色: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叶脉网状。
4. 花
花序:聚伞花序,生于直立的花葶顶端,每花序 5~15朵花。
花结构:
花冠:白色,5瓣,直径约 1.5~2.5厘米。
雄蕊:20~35枚,黄色花药环绕雌蕊。
雌蕊:多数离生心皮(约200~400枚),着生于凸起花托上。
开花顺序:中心花先开,边花渐次开放。
5. 果实
类型:聚合果(假果),由膨大的肉质花托(食用部分)与表面嵌生的瘦果(真果)组成。
形状:圆锥形、心形或扁圆形,表面具凹点(瘦果着生处)。
颜色:成熟时多为红色,部分品种为白色或橙红色。
瘦果:微小(约1~2毫米),内含种子,表面具网状纹。
6. 种子
形态:黄褐色,肾形,长约1毫米,千粒重约 0.3~0.5克。
萌发:需光性种子,播种时不宜覆土过厚。
7. 整体植株形态
株型:莲座状矮丛,株高 15~30厘米,冠幅 20~40厘米。
生命周期:多年生,但经济栽培中多作1~3年生管理。
回帖要求:
1、鼓励原创性回复!
2、先回复先审核,切忌自问自答、答非所问,切忌发表重复回帖。
3、回帖要逻辑清晰、段落分明、格式规范,切忌长篇大论,切忌同个问题拆分多条回答。
4、确保无错别字、语句通顺、无乱码,文字图片显示正常。
5、回帖中切忌植入与对应问题无关的链接地址或者直接复制网址不予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系统采用先审核后得分的规则。自2017年7月1日起,书屋用户所得威望值或成长值按规则同步到到农业 科技网络书屋积分系统。次月7日更新上月所得总分,加到上月最后一天。
我已阅读用户发帖回帖规范,所发内容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