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莴苣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能力强、品质好、耐高温、对光照不敏感的品种,
育苗技术
育苗介质
应考虑介质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因素,可使用硬纸板作为育苗盘底材,砂土、蛭石土、腐叶土等混合作为育苗介质。
也可选用近三年来未种过菊科作物的肥沃田土2份与经无害化处理的1份配合混合均匀,将其铺入苗床,厚度约10cm作为营养土。
育苗方式
内培:外培:秋莴苣采用防雨防虫遮荫棚育苗,其他季节栽培采用露地育苗。
播种期
秋莴苣8月播种,如遇高温,适当晚播,防止未熟抽薹。
冬莴苣的播种期在8月下旬 - 9月中旬。
春莴苣于9月下旬 - 10月上旬播种。
播种量,每667㎡栽培面积育苗用种量50g - 100g,每㎡苗床播种3g - 6g。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温汤浸种,出芽后即可播种。
苗期管理
及时间苗,当幼苗子叶平展时间苗,苗距1cm;1 - 2片真叶时定苗,苗距3 - 4cm。
壮苗标准为苗龄35 - 40d(或植株健壮,叶片无病虫害,子叶完整,4 - 6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正常,无节间,根系发达),幼苗5 - 6片
叶,节间短,叶色深绿,株高15cm。定植前5 - 7d,幼苗5 - 6叶时,浇水1次,再切块起苗,降温炼苗,并喷百菌清600倍液。
定植
定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等确定,一般每667㎡定植早熟种5000 - 6000株、中晚熟种4000 - 4500株。
田间水肥管理
缓苗期:定植后2 - 3d浇缓苗水,随后结合中耕培土1 - 2次。秋莴苣生长前期天气炎热干旱,应适当多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莲座期:结合浇水每667㎡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kg。
肉质茎形成期: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667㎡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kg。收获前20d内不施肥料。早春栽培要在蹲苗后追肥2次,中间
间隔10 - 15d,每次追施硫酸钾60 - 90kg/hm²、尿素120 - 150kg/hm²,此后隔10d左右浇1次水,每浇2次水追肥1次。在整个生育期内,都
要保持土壤湿润,用淡粪水少施勤浇。
中耕管理
缓苗时期中耕2 - 3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应减少中耕次数,加强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以霜霉病、黑斑病、白粉病、蚜虫、潜叶蝇等为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2 - 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测土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
理使用化肥;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在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小飞虫;防虫网密封阻止害虫迁入;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使用Bt等生物源农药,如齐螨素、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印楝素等。
化学防治:积极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但要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以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A级)莴苣为目的。
采收
根据莴苣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集中或分批采收上市。肉质茎顶端心叶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的适期3
回帖要求:
1、鼓励原创性回复!
2、先回复先审核,切忌自问自答、答非所问,切忌发表重复回帖。
3、回帖要逻辑清晰、段落分明、格式规范,切忌长篇大论,切忌同个问题拆分多条回答。
4、确保无错别字、语句通顺、无乱码,文字图片显示正常。
5、回帖中切忌植入与对应问题无关的链接地址或者直接复制网址不予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系统采用先审核后得分的规则。自2017年7月1日起,书屋用户所得威望值或成长值按规则同步到到农业 科技网络书屋积分系统。次月7日更新上月所得总分,加到上月最后一天。
我已阅读用户发帖回帖规范,所发内容真实有效